辞秋

王尚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霜降是最后一个节气,大雁南飞,霜凝,凉意日增,是该辞别,迎接的时候了。

青凋草头白,千树万树秋。的总是多姿多彩,、稳重、最富有诗意。金风送爽,吹出了一片斑斓色彩,染上了绚丽缤纷的:金子般的黄,翡翠般的绿,玛瑙般的红,整个宛如版画家精心绘制的色块。在秋阳高照下,诱人的泥土的芬芳溢于地表,田间地头浓,瓜果飘香话秋实,一车车丰收的稻谷正在送进谷仓,一路上飘逸着诱人的谷香,乡民们忙碌于稻海中,个个喜笑颜开。

秋景美如画,秋韵缓缓行,在花香,果香、稻香、泥土的芬芳中,渐行渐远,就要和我们说“”了。

庄稼已归仓,正苍茫,此刻宜站在小昆山的山岗上,向曾渲染过我们大半年过的青色草木告辞,向告辞。

慢慢离我们而去,青色在逐渐消失。有时,沿着乡道漫步,走着走着,就会对青色的草木心生恋情,这也许是对秋的恋情,会情不自禁对落在地上的拍照,对草丛中的野拍照,对池塘里的残荷拍照……对的万物留影,我想,这也是最接地气的辞秋方式吧!

辞秋的方式有多种。山上的银杏叶黄了,一树金黄,宛如满树挂满了金箔,大家结伴去看,是辞秋。醉白池的开了,姹紫嫣红,菊香满园,赏菊咏菊,这是很高雅有诗意的辞秋。或是带上酒菜,三五好友去秋游,呷一口老酒,口香肠热,话语万千,就像为一位老友践行那样,只是,这是与秋践行。老百姓最,买一包新出炉的糖炒栗子,又香又糯,舌尖的慰藉,是另一种家常的接地气的辞秋。

追着的脚步,去天马山登高。或者去广富林古遗址公园,站在高高的土坡上,眺望广富林古老的古建筑,看水天相接的蓝天,听鸟儿在中鸣叫,看芦苇在中摇曳,看草木一岁一枯荣,想的喜与悲,这是一种庄重而带有仪式感的辞秋。

在佘山的茶园中,茶农们忙着采秋茶,今年秋暖,佘山秋茶长得格外茂盛,绿油油的一片,看着格外令人。秋茶和淡,有一种自身特有的甘醇和清香,是佘山一些老茶客们的钟爱。但因为不及春茶味鲜而名贵,所以也卖不上好价钱,常常只是茶农们自己喝,自己的。这是里最后一抹鲜绿,喝秋茶,仿佛是在辞茶,辞秋,有点的况味。

寒露前几日,也即是节期间,邻居一家忙着烘青豆,他们祖上来自余杭,按照老家的规矩制作。将饱满的青豆秧,割下剥豆,放在铁锅中,用小火烘焙,缕缕豆香飘出,令人谗涎欲滴,烘青豆存储于豆罐中,用来闲时打茶会。即邻里间一边喝烘豆茶,一边话家常。把烘青豆的青定格封存起来,是对青的,也是对青的辞别。青色的豆不仅给人以上的享受,更有一些关于秋香的。

起,香满陇。霜降一过,今年迟开的依然开得如火如荼。“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霜打的湿,喷吐着一缕又一缕的花香,幽幽花香沁人心脾。迟开的送别,烂漫而有情趣。

秋,隐进了长河,送走了秋,又迎来了冬。秋带走了我们彩色背景下丰收的喜悦,留下了全裸露在苍穹之下,苍苍茫茫,朔风凛凛,充满着朝气。上只剩下一些的风在东奔西跑,站在空旷的上,那金色的,也在中走过的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