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之下有飞瀑
前些日子,与一帮朋友一起自驾天台,游了著名景观石梁飞瀑。
进入景区大门,循路而行,便听得一阵水声潺潺,那是吊水潭溪,也称银溪。浙东山区的景观大多山水相伴,山谷和溪流绵延逶迤,路随溪转,溪伴路流,俯仰之间,皆是绝美的景致。
沿吊水潭溪行走不久,便见一处瀑布从山岩的凹陷处喷泻而出,形似一条细长的白练,注入清澈澄碧的深潭之中。瀑布虽说不上壮观,却也飞珠溅玉,精致而柔美。这瀑布因整体造型山岩色泽如同古时计时工具“滴水铜壶”而获名“小铜壶瀑布”。
继续缘溪而行,走过刻着“法华晨光”的天下第一印,跨过双溪桥,沿另一条溪流金溪上溯,一路林茂荫浓,石奇潭清,溪水潺潺,波光明灭,更有鸟鸣虫吟,把人带入了一个幽深静美的天然氧吧,让人陶醉其间。
隐隐地听见“隆隆”的声响,不同于一路行来的溪水流淌,我们知道很快就能见到“石梁飞瀑”了。果然在溪流的拐弯处,有“妙音亭”和“观瀑亭”,站在那儿,远远地望见一道瀑布挂于山岩石壁之上,比之前的小铜壶瀑布壮观多了。
紧走一段,又见一座石拱桥横跨溪流之上,石块斑驳,遍布苔藓,缝隙里灌木杂草丛生,这便是古老的仙筏桥了吧。石桥离瀑布尚有百来米,想当年徐霞客亦曾站在这里观览石梁飞瀑:“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跨过石桥,很快就登上了瀑布前的巨石,仰望石梁,长约七米高数米宽仅尺余,浑然天成,中间微微隆起,似巨龙大蟒,横卧于两山之间。石梁前是两条溪流的汇合处,水流于岩石的层级间跌宕奔涌,最后从石梁之下飞溅几十米至深潭,形成一道瀑布,飞花喷雪,水声隆隆,蔚为壮观。我们去时因久不下雨水势稍弱,当年徐霞客是在雨后游石梁,那飞瀑的气势想必更是令人震撼!第一次“不暇细观飞瀑”的徐霞客再至石梁,从瀑布一侧昙花亭登临石梁来回行走:“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其勇气真是令人敬佩!我们后来也到了石梁一侧,只俯瞰就已心惊胆战,更不用说上去行走,当然现在石梁也已被栅栏阻隔禁行了。
石梁飞瀑两侧绿树掩映之中有两座古寺,飞瀑一侧昙花亭所在即中方广寺,飞瀑之下另一侧为下方广寺。古方广寺最早为东晋高僧昙猷尊者结庵修行之所,后由陈隋时期高僧佛教天台宗的创立者智者大师所建,开天台宗十二道场之始,又是佛教五百罗汉的总道场,于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传佛教地区首批重点寺院。
石梁、飞瀑,古寺、老桥,清涧、奇石,茂林、修竹,这一自然奇观,人间胜境,引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在这里寻幽探奇,吟诗作文,留下了众多的人文印记。“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有人统计过在全唐诗中有近300人吟咏过天台山,留下1300多首诗歌。而石梁飞瀑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李白、孟浩然、寒山、韩愈等诗人均有对石梁飞瀑的吟咏。景观周围现存的摩崖石刻也有数十处之多。
旅游达人徐霞客也对石梁飞瀑情有独钟。他首次游历从宁海出发,将天台山作为他的第一个旅行目的地,而石梁飞瀑更是他详细记叙的第一个景点,他两天内二上石梁,亲历体验,对此大为赞叹,在《徐霞客游记》的首篇《游天台山日记》中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极美的文字。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