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大街小巷走过,每天都像是在看生活的情景剧,人来人往事来事去,有时看得懂,有时匪夷所思,这让人不禁念起,过去时兴豪言壮语年代的一句名言:人多好办事!
这话在靠农业立国的劳动密集型时代的确如此,但由于缺乏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前瞻性,结果忽略了一个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人多不是单纯的生育一只劳动大军,而是要培育有素质、技能和有责任感的国民。但就是这百密一疏,当人口爆炸似的让我们成为十四亿人大国时,我们惊讶的发现,专家曾经信誓旦旦的人口红利,掀起盖头露出的真面目,变成了人多事也多,就业、就学、就医,养老、脱贫、衣食住行等等,都需要纳税人和全社会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来解决。
清晨徒步上班,眼见一位骑电动自行车的女士,一路逆行而来,不慌不忙的接茬横向闯红灯。这时一辆正常行驶的摩托车正在通过绿灯,男骑手还算是有些经验,手疾眼快闪展腾挪的刹停了车子,脸色煞白吓得够呛。他喘了口气回过神来,立马就搬出了国骂,愤怒之情俨然忘彼此都是爹妈生养的了。那位女士也自知理亏,骑着电动车一溜烟的跑了。万幸这次没有事故发生,双方也没有同时爆发路怒症,不然,一个常见的糟糕结局又要被围观,又要警察忙前忙后的擦屁股。
街头林林总总的不文明小节,每天都变着花样的上演,有些司空见惯的让人麻木,有些则横空出世般惊掉世人下巴。细细盘点近期的舆情重点,还是某些老人继续变坏;无赖继续碰瓷;骗子继续诈骗等等越来越专业的项目,都有划时代的恶劣。有些是在高调挑战社会道德底线,有些则是亡命测试法律的威严,但最后都以丢人现眼的失败告终。
如果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角度来看,法律和道德在舆论的助威声中,终于让正义大获全胜,但高兴之后却看到沮丧的一面,因为触及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事件,并没有因前车之鉴而止步的迹象,每天扑面而来的类似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强烈敲打着人们的神经。如近日,各种网红的坑蒙拐骗、正黄旗歧视外省人、狗命比人命贵等等洞穿底线行为持续无耻上演。这不得不让大家反思,该用什么样的灵丹妙药,治标又治本呢?
每逢大事小情,国人有句习惯用语就会脱口而出:咋没人管哪?这似乎一下子道白了一种处事的甩锅习惯和方式方法上的惰性。于是,教科书式的三段论便理直气壮的登场:万事需要有人管,没人管就会出乱子,而出了乱子一定是社会管理者的责任。于是,选择性的利己,便故意模糊了主体的存在,回避了每一个社会的有效运转,除了政府职能外,还需要全体国民的自律、参与,和必须履行法律、道德规定的义务。
大家每天都在不同信息平台,看发达国家如何处置有人管的问题。所以,总会看到被作为世界榜样的西方国家,从不手软维护社会秩序的公平正义。从清除占领华尔街者的防暴棍和辣椒水的毫不留情,到现在隔三差五的街头白人警察击毙黑人国民,街头枪战犹如西部大片,还有英法大街上军警暴力攻击公民的和平集会。这林林总总的大打出手,不仅违法还有失人道,但这简单粗暴的有效性,却让暴力从此披上了法律的外衣,堂而皇之的去管理国家。
我们上世纪的民国是用这种奇葩方法,解决有人管问题的。它的背景是军阀割据年代的京城。有一种职业半官半民,既不是警察也不是个人行为,是衙门养的看街的。主要工作就是拿个大鞭子,每天各管一段的维护街面秩序。购物不排队加塞、街上乱摆摊、发酒疯撒野尿、骂人打架等等恶劣行为,看街的上去不由分说就是一顿大鞭子,直到抽的求饶保证改过才罢手。也有不知趣的死活不认账,让鞭子抽完,转警察手里带走拘起来了。所以,曾几何时,有人在总结了国人几千年来的种种不良行为后说,国人是鞭子底下的顺民。先不说这些恨铁不成钢的过激言论,是否该被如何驳斥,但在封建制度的人治社会里,这些原始的以暴止暴行为,尽管严重践踏人权,反到成了管理社会的有效手段。
在这里,说鞭子管街的引申意义在于,在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这条鞭子该是依法治国,是依法管理社会,是握在所有公民手里的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但多少年养成的人治思维,和自律意识的缺失,许多人没有把自己当成法治建设的参与者,道德上的维护者。更有甚者,在现实生活里对自己施行双重标准,觉得大家本应该共同维护和坚守的价值观,都是它人生活和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规范,而自己却可以置身事外,放纵自己的行为,只要利己,无所不敢为、不可为。
还有一条鞭子,时时高悬在我们的视听里,高傲的占据道德的高地,它就是媒体、网红和他的关注们。
当下不管是主流媒体、自媒体、职业网红,每天发布的信息都会爆棚。大大小小的编记、键盘手、直播,全天候报道着即时新闻、重大事件的特别报道、备受关注的奇闻异事的追踪连续播报。继而,生活中早就离不开手机网络的人们,在阅读传播的同时,也被鼓励踊跃发表个人的评论,主张自己的观点。有时还要选边站队,要么做正方,痛心疾首的痛斥违法无德行为,要么做反方,剖析事情的来龙去脉,为被误读者主持公道。于是,媒体和观众的默契成了一种互动,常常希望左右着某一件事的取向和结果,一致这种不谋而合的从众效应,可以一直传达着让天平倒向自己一边的意愿,让舆论保持一定高压态势,持续影响和参与法律的裁判,期望得到的是非曲直与自己的观点高度契合,从而以民意的名义达到不尽相同的目的。
此时此刻,期待了那么多年公平正义与民主自由的人们,忽然发现,原来民主可以通过民意的强势发声,如此作为网络游戏般游刃于掌骨之间。一会儿让多数人压倒性打败了少数人,一会儿又让少数人道德绑架了多数人。在最后的收获里,媒体得到了更多粉丝的关注和经济效益,热度快速攀升中,也顺便传播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观众则重点刷爆了参与的成就感和存在感。但每一个事件过后,却没人理性地校准认知能力,把做人的自律意识收入囊中,并在现实生活中把它表现出来。
所以,非常遗憾,自以为持有这条道德教鞭的人,可能只是键盘上、网络中、手机里占领道德高地的逐利和游戏人生者,乐此不彼的参与舆论大战,仅仅是一遍遍感受刺激过程的快感,同时也赚的盆满钵满,而在现实生活的路上,可能也在闯红灯,可能也在加塞,也在高速上极速狂飙。
作者:孙博璇
- 关于音乐的文章
- 风中的向日葵
- 丁香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