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飞机、高铁、电脑、手机等现代化交通与通讯工具之前,聊天,就是全民衣食住行居家外出的唯一交流方式,甚至自人类文明有了语言交流的那天起,聊天就是信息共享的主要途径。它起源之早的确凿记载,三皇五帝的上古时代即有,于是有了后世诸如《山海经》用文字记述的许多奇闻异事。

  如中国历史走到春秋战国这个精彩阶段时,上到国家大事,小到乡野民生渔樵耕读,无一不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让社会家喻户晓。虽然信息常常会蜗速前进,甚至传来传去会有些缩水或跑调,除了各诸侯国交兵用计使诈外,故意假传政令和民间以讹传讹的现象很少,即便有也非故意为之。

  一是国家太大方言各说各话,荒腔走板不足为怪,字同音不同、音同字不同的客观现实确实存在。还可以甩锅的是,诸侯国相对独立各行域政,造成天子在全国普及统一标准的普通话,跟孔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一样的难。二是因为那个时代的法度比较较真,对危害社会的行为一般都会严厉责罚,不像现在还会在人权的庇护下,可以打个折或是证据不足开释。那时直接就是各种刑罚伺候,诸如墨、劓、刖、宫、大辟等等,杀一儆百对通过聊天制造谎言并传播,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

  之后,历朝历代君主,都意识到舆论对江山社稷的重要性,所以,无不修法立典严格管控,一至到了明清两代,有几位皇帝大兴文字狱,让聊天不把门招致的惩罚,比古代有过之而无不及,直至扩展到株连九族、同党或波及全社会。寒蝉效应彻底让聊天走进了死胡同,一至三五人扎堆即有非论朝廷之嫌,行人路遇以目示意。

  就这样,百姓的聊天战战兢兢一直等到满清灭亡民国登场,自动火器出现在刑场,干净利落的枪毙,总算拉着社会进入了刑罚的相对文明时代。但这时中国国弱民困依旧是西方殖民地,军阀割据忙于混战,各种借尸还魂的复辟,你方唱罢我登场,聊天环境也就到了失控状态。谎言、诽谤、封建迷信夹杂着各种势力的利益操弄,让整个社会失去了人类生存的健康舆论空间,书写了中国近代史上黑暗和耻辱的一页。

  哲人说事物都以螺旋式上升发展进化,这个曾经被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同样指导着聊天这种人类高级活动与时俱进。转眼到了二十一世纪的E时代,聊天的模式不断拓展,直至彻底颠覆它的本来面目。由面对面私聊、群聊,街头巷尾的聊、酒桌茶室的聊,转而由专业的APP聊天软件异军突起,让曾经的前辈和老大的呼机、短信、微博、QQ等等都望尘莫及,然后它顺势一举统一了天下,开始独步江湖。

  聊天软件的专业化,也带来聊天方式方法和内容的大革命,它划时代

  的信息传播意义,直追科技的量子通信。首先突出了人以群分和个性化概念,让人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所在,于是诞生了年龄层次的族群、兴趣爱好族群、利益共享族群、工作学习族群、还有博傻拼双智的猫捉老鼠群等等。

  这里边比较耀眼的明星当属小鲜肉们的交流,太有观赏价值和特色。他们的聊天内容一般都站在时代的浪尖上,不管潮起潮落他们都不惧怕跌落湿身。从吃喝穿戴、电玩跑车、校园交友、苹果手机、刺青玩酷等等,把之前的所有人类,都甩出∞远,而这一切又都是前辈各种族群无法破解的迷。因为这些新生代会把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汉语拼音、汉英谐音、自嗨的典故等等,装入一个类似摩尔斯电码的魔盒中,举起电玩赢来的魔杖,口念咒语奋力一挥,于是一种只有他们自己心领神会、读写自如的聊天语言诞生了。而所有不知所云的人类只好叫它:X语言,表示它与鸟语有质的不同,假装它就是已知银河系外星人的Y语。

  在所有APP聊天群体里有种共性,就是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文字、上图、视频都没有障碍,但必须保持在法律、道德界限内和酒前状态最好。除了要把最好的自己展示给大众,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还因为娱乐有时会得意忘形,鬼使神差的说了自己不该说的话,发了有碍观瞻的图,话接话的嘚瑟了别人的隐私。于是会刺激了某个人,或惹毛了一群人,都是麻烦。往低里说,你会被群嘲,拍砖,然后被群主替天行道,将你踢将出去,群里才会一片欢腾,继而恢复往日的祥和状。这如果是纯粹聊天的普通关系群,也没啥了不起,还有无数的群等你加入。但假如是熟人群,特别是生活中的好友群,单位的工作群,你可就惹了个大麻烦,不管退不退群,脸不管老嫩,面子没处搁的感觉会陪伴你很久很久,心理阴影面积之大,会让你感觉雾霾压抑的喘不过气来。所以,在诸多悔之晚矣的忏悔中,网络终于诞生了这样的金句:“千万不要随便发朋友圈,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哈哈哈”。

  但还有一种聊天是真正致命可怕的,比如有人某天忽然阴魂附体,感觉自己就是曾经的一条皇军转世,要在中国要把鬼文化传播一下;还有那些识得几个字写了一本书,以博得洋大人赏些狗粮为人生目标,愤世嫉俗的喷自己国家有多糟,夸狂轰滥炸别国的西方列强有多么的民主自由。还有没蛋蛋却闲的蛋疼的,说这里特大暴雨要淹城,哪里的世界末日要发生。这些人忘记了网聊不是泼出去的水,也无需像被窝里吹牛一样不用交税,但最终这些聊天都被大众推上了法律和道德的审判台。

  因而聊天还是要有些禁忌的,因为聊天平台的有案可稽,是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因为它已简单到任何人都能做手到擒来的神探。面对你公开的发表,一通截图截图截图,一通收藏收藏收藏,不管认识不认识,都有被把柄的可能。如果是朋友,那就好好聊不要翻脸啊,如果是陌生人也要客客气气啊,假如哪天你聊天聊得伤人伤感情了,那些被收藏的东东可永远有效啊。你是不是该考虑怎么解释一下,你哪一张图穿的少点没打马赛克;你炫富的钱可要说的通哪里来的啊;你哪些潜规则的暗示语言很有味道啦。还有,你越急于脱身,对方掌握的收藏内容,会像许多网友坚持打卡那么执着,让人想起很久以前网上发起的要将某州改许州(说到此处发一个笑屎小黄人)。

  信息时代到来时,一开始还是给聊天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让面对面真人对真人,变成了远距离交流的手机对手机,变成了同处一个面对面空间,也要各自埋头微信热聊的怪态。这种现象持续了几年后,聊天行为便渐渐开始回归分化,因为手机平台超越时空感的抽象聊天,虽然发挥了它的诸多特性优势,但由于机器还不能制造人间冷暖的感觉,还不具备替代原生态聊天模式的能力,因此,人与人语言交流的面对面聊天,还是又逐渐复原到合乎国情的状态,继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一段时间后大家渐渐的发现,聊天是生活的需要,而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些人类特有的情感沟通,最终还是要面对面说事的,因为人类细腻的洞察力,是离不开表情、语言、视觉和听觉的共鸣去做结论,不仅许多事是当面拍板才能实现,而且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很讲究礼尚往来的拉近距离,这让情感交流必须有立体感和亲近感才会真诚愉悦。

  再回头看生活的方方面面,依然离不开当面交流搞些小九九的。如去街上买菜、买肉、买豆腐,你总不能在手机上先加个好友,然后再跟菜老板过招如何便宜一毛钱吧?那费时烧屏还陪流量,耽误了回家做饭、管孩子、教育老公。但只要有扎实的口语聊天基本功,可在眼光对视的一瞬间击败对方。你会欲言又止的让目光横扫过去,刺穿菜老板装傻演憨的鬼把戏,用无言胜有言,逼他立即缴械装怂减你五毛钱。这时,尽管你心知肚明买的没有卖的精,但那气势和别人不敢拿你当傻瓜的成就感,就让你陡然高大了许多,继而那种所向披靡的快乐心态,会让你一直佩服自己到明天又去买菜。然后你会让这个良性循环,进入心宽体胖境界,让自己总在努力减肥却不曾瘦下来的过程中,为面聊又添了很有嚼劲的话题。

  在我们生活里实话实说的坐在街上聊天,是需要接地气和技巧的,即要轻松随意也要入乡随俗。如果跟法国人那般,见男的说帅得浪漫无比,见女的夸美得倾国倾城,除了尴尬还要担待些被冷落,直至无趣而退。但用传统模式聊,你也要耐得住隐私拷问,比如你多大年龄了?做什么工作?每月挣多少钱?在那里住?有啥爱好,是不是兴趣广泛等等,基本就是中国特色的民间政审。其实那是对方想找聊天的切入点,跟要劫富济贫或拉你入伙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提早避免下边聊天可能出现的沟通不畅。因为面对面的聊天一旦不是走一条道的同路人,很可能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全身而退又没有网聊撤兵那么轻而易举,所以就得未雨绸缪,因为谁都不想无趣而别,那样太狼狈。

  街聊最怕撞上半路插楔子的专业杠精。这种人有的是时间,他会一个摊位一个摊位的搅将过来,总是咄咄逼人的问,却不希望你答,因为他基

  本是地球的事全知道,宇宙的事他懂一半,就等你接茬让他堵。如果问你老婆干啥,你要说在家做饭做全职太太,他一定夸你有钱养闲人,你要说老婆在做生意,他便会说他家隔壁老王媳妇是富婆,老王靠她吃软饭。但他绝对不说自己能干啥,有没有媳妇。如果你愤而自吹自擂说做电商,他

  依然会不紧不慢的说你不会比天猫、京东和马化腾做的大。

  由此还想到了聊天中一个心态大考般的问题,觉得是一直让它在幕后纠结下去?还是大智若愚的呵呵一笑最好?那就是每个人不管你介意不介意,都会成为他人聊天的话题,就如民间俗话说的: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不被说。这其中,心眼小点的被别人评价会十分不悦,感觉像遭了小人暗算,千方百计找机会要理论清楚,给它怂回去。有些度量的则不这样看事,认为自己总能被人想着念着,说明自己还真是个人物,认识那么多的人,有这么大的影响力,那超级存在感不刷也令人自信满满。但第三种情况是不温不火。假如某人真的从工作到生活,总也不被人想起,也就从没机会让别人品头论足地去评价。一生就那么悄悄的来,又无声无息的走了,好像这个社会他从未现身,默默无闻地没有打扰过任何人,也从未有过生活圈子,活的是不是寂寞到辟谷修仙?

  还有一种尬聊十分不舒服,像是书生遇见莽汉,分分钟聊死,十分难堪。这场景,常常会在隔代人以为代沟都不是事时出现;会在地位和财富有巨大悬殊的场景中出现;会在被相亲时出现;也会在南辕北辙的宴请陪客时上演。

  但我们也可能会有一定概率,万分荣幸的偶遇真正的智者。打过招呼,彼此不用刨根问底个人隐私,你慢慢的问,对方会从容的答。你想知道你不知道的过去,还是想唤醒被你遗忘的美好,他都会娓娓道来。于是你在他的讲述里,会看见一方水土上曾经的人文文化和地理风貌,记忆起小时候的哪一座古桥的摸样,哪一条街巷的大户人家牌匾上写的啥,哪一个小吃担子会从古街的这头走到那头,让馋嘴的娃娃追着跑。什么样的年我们可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什么样的夜晚月亮最好看,还有人生风水最旺的哪些岁月最精彩。

  曾看到一位高手的聊天文章,说要“跟聪明人闲聊”。但深入拜读,他说的那个写作圈子太高大上,不是见面开篇说莎士比亚就能入伙,甚至你能大段表演哈姆雷特的台词都是小儿科。他讲的是去跟文学大师闲聊为什么哪?花时间、费力气、陪笑脸值不值得哪?而最终的结论是闲聊没有目的性,但那些随着思绪一连串随机涌现的话题,反而是始终在探讨一个话题,当你有意去整理它时,你能看见一个完整的思想或是独到的理论,竟然是出乎意料的妙不可言。但现实中,白给一个跟著名作家私聊的机会,许多人又有多少合拍的心领神会,能在讨教间收获满满哪?

  所以,聊天是天大的学问,即是机遇,也有方方面面的风险。于是许多人因为闲聊不确定性太大,浪费时间还不能受益,也很难做预先风险评估,弊大于利而选择敬而远之;有些人活的明白了,深感遇知己难,遇智者难,便开始享受独处之乐。但即便如此种种,你也不会逃出聊天的手掌心,因为你只是在曾经的朋友圈,由参与者变成了话题,会有许多的疑问累加在一次次的聊天里,直至成为某个圈或群的永恒谈资:

  “这伙计够怪的啊,他咋能在家蹲得住?”

  “这伙计心理肯定有点问题?”

  “这伙计玩避世是不是相信修仙能飞升?”

  “这伙计跟人不一样,就别再招呼他了,随他去吧!”

  其实那些选择了独处的人,只是觉得闲聊太累也毫无乐趣,不适合自己追求的理想活法。所以工作之余,有人去兼职赚钱,有人去读书写字,有人去挥毫泼墨,有人去远足旅行,有人去修习歌舞…天长日久业已成瘾,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热衷于张家长李家短的街聊、网聊、私聊、酒桌上的癫狂之聊了。

  作者:孙博璇

  • 喝奶茶请小声一点是什么梗 秋天第一杯奶茶为什么火了
  • 蒙太奇是什么意思?
  • 看完不寒而栗!带你详解《隐秘的角落》中细思极恐的黑化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