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與毀路

  李穎

  現實生活中,往往幹好一件事不易,毀壞一件東西簡單。把這個理放到修路與毀路上其實再恰當不過。

  幾年前,我到某地去下鄉,途徑一條通鄉公路,适逢正在修路。推土機冒着濃濃的黑煙,發出振耳欲聾的轟鳴,在一塊一塊地鏟除舊的柏油路面。一路上沒有施工通告,沒有人員疏導交通。過往的車輛走走停停,有時積壓在一塊半天都動彈不了。那天,走得可謂是步履維艱。平日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走走停停用了三四個小時。後來聽說,我經過的那天,是路開工的第一天,舊路面的拆除十分神速,用了僅兩天時間,此後修路的工程隊卻不見蹤影,路被閑閑擱置了近半年。據說是因爲工程款遲遲不能撥付。此後這條路上晴天塵土飛揚,隐天蔽日;雨天泥濘不堪,寸步難行。沿途的百姓苦不堪言,紛紛抱怨。說原來的路盡管有些破舊,但還不至于影響通行,現在倒好了,路沒修卻給毀壞了。有百姓給政府反映,答複是正責成相關部門調查辦理。讓許多百姓很不解的是,既然你沒錢修,那先放着不行嗎?爲什麽要先毀壞呢?

  無獨有偶,也是某日去下鄉,途徑一條村道時讓人惋惜不已。村道修好才不到三月,又寬敞又平坦,柏油的路面黑黝黝的,沿着高高的山梁蜿蜒起伏,像一條長長的黑龍盤旋在山野間。就是這樣一條路,右側一米寬的地方有明顯的塌陷,路面顔色也不一樣,就像一道傷疤綿延十多公裏。爲什麽會這樣?問其原因,說是這條路竣工不到一個月,水電部門在修自來水管道時挖的。同行的人表示不解,兩個部門在實施各自的項目,提前沒有溝通嗎?回答是,修路時自來水的項目還沒到位,等水的項目到位時路已修好了。就這樣,一條原本很好的路變成了傷痕累累的路。

  前些日子,我所在的住宅小區街道在升級改造,原有的水泥路面要改成柏油路面,人行道上舊的地磚要換成新的,預制混凝土的舊馬路牙子也要換成仿大理石的了。這本來是件好事,但施工以來,周圍的商鋪和居民都高興不起來。因爲要建新的肯定要拆除舊的。于是,沒幾天時間人行道上的地磚被拆了下來,有些被當場拉走了,有些橫七豎八的放在道上。從此,人行道上走路就變得十分困難,不是磕磕碰碰,就得這兒繞那兒繞。人行道不行,那走街道吧。街道的路面也被鏟去了一層,路面不再平整,馬路牙子被拆下來後七零八落的堆在街邊。街邊原是停車帶,原來的那些車輛無處停放,就與馬路牙離了一段距離後繼續停放。本來兩輛車能輕松會車的路面,現在隻容一輛車通過了,對面來個車,兩個車要避讓好一陣子。這樣的街道行走起來就危險了。

  反觀街道的施工,舊街道的拆除火速,而新建卻是龜速。街道上的工人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常常是零零散散的幾個人在轉悠,偶爾看見他們,也是零敲細打,不慌不忙,慢慢悠悠的。就這樣過了一個月,才等到鋪油,但人行道還是一片混亂。期間聽說因爲修路交通事故明顯增多,車輛刮刮擦擦成爲常事。更有甚的是,某小區有老人在清晨送孫子去上學,由于天黑,腳下沒看清,掉進管道坑,頭上縫了好幾針,差點要了命。想不到一座小城街道的改造鬧出了這麽多麻煩。

  現在,無論你走到哪裏,堵車已成爲一種見怪不怪的現象。其中原因除了車輛增多,道路狹窄等常因外。突發因素也無非是發生交通事故。而更多的卻是因爲在一條道路的某段某處正在維修。走近維修處,你經常會看見,修路的正在慢慢悠悠、有條不紊的幹着自己的活,身後壓了一條巨長的車龍。由此,我也總結出一個規律,這幾年修路的都特别“任性”,修路期間從不考慮行人和車輛的出行,常常是:我修我的,你走你的。如此施工,說輕點是不規範,說重了就是不文明,就是野蠻。反映了施工單位的層次水平,折射出施工者的職業素質。我們經常在倡導文明,在倡導以人爲本。現在的修路,就是沒有做到文明,更沒有體現以人爲本。

  修路,出發點是爲了道路的通暢通達,最終目的是爲了更好地保障行人和車輛的出行。如果那一天,在修路的施工過程中爲行人和車輛多想一想,修路的同時不嚴重影響到出行,不給周邊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鬧心,那麽我們又向文明邁進了一大步。

  (作者簡介:李穎,筆名木風,案牍勞心之人。每有閑暇,好覽群書,且以凝神,且以沉醉。偶欣筆塗抹,借以抒懷,借以修行,借以“與神相會”。)

  • 關于音樂的文章
  • 風中的向日葵
  • 丁香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