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人性的探讨
初读《月亮与六便士》,我对全文没有太深的认识,反而是云里雾里、糊里糊涂的。当我第二次阅读时,我才对文中的主题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月亮与六便士》包含着许许多多主题,包括理想与现实、梦想与生活、人性的复杂、爱情的虚幻与现实、对生活意义的认识。当我第二次阅读完之后,我对“月亮”与“六便士”所代表的含义才有了真真切切地感悟,同时也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对书中的人物的选择、书中人物的命运有了更加切身地体验。
如亚伯拉罕与卡迈克尔医生。亚伯拉罕跟卡迈克尔都是很优秀的医生,但是,他们对人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亚伯拉罕才华横溢,考取了医院的奖学金,读书五年期间拿遍了所有能拿的奖励,同时被委任为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最后被选进了医院的管理层,前途一片光明。但他在乘货轮抵达亚历山大港时,他如受天启,放弃了人们认为的光明前途,选择留下来,尽管只是成为一名小小的检疫员。才能逊色于亚伯拉罕的卡迈克尔医生则很幸运地顶替了亚伯拉罕的职位,也如愿以偿地娶了如花似玉的美眷,年收入超过一万英镑并且被封为爵士,成了他一直想成为的社会名流。
文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也是如此,他是一位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但他一夜之间抛弃一切,远走他乡,只为了追求内心的画画梦。尽管他去了巴黎之后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甚至要不是有德克等人的帮助,他早就饿死、病死了。辗转到塔希提岛也是靠着别人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下来。但是他从未放弃画画,他从伦敦跑去巴黎,从巴黎去塔希提岛,他从没想过他画得有多好,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他只是听从于内心某种对艺术追求的原始本能,如朝圣一般地不顾艰难跋涉也要达到内心的那片圣地,只是想通过自己的画笔描绘心灵之眼所看见的幻象。但人们对他无故抛家弃子,跑去巴黎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最多的猜测就是认为他可能有了外遇,有了新欢,所以一起去了巴黎,人们本以为他在巴黎过着衣食无忧、欢乐自在的日子,从没想到他竟然只是为了画画,甚至过着穷困潦倒,艰苦异常的生活。
毛姆对外人所认为的这种出乎意料的选择有段很精辟的认识:在人们看来,每当一个人有了意外之举,他周围的人总会认定,原因肯定很丢脸。
同时,毛姆对这种充满个性的选择也有一段让我感触很深的见解: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娶得如花美眷的人就算是成功吗?我想着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这在我们现实世界也同样如此:世人以个人取得的财富、地位、声望为尺度来评判个人的价值,当周围人所认为的光明前途被放弃时,人们往往会觉得是否有什么丢人的原因,若不是,他们则会认为你不正常。不会有人考虑你是否喜欢他们所认为的光明前途以及你自己的爱好与追求,除非你最终获得了成功。而许多追求自己梦想的人也会受制于世人的看法,变更自己的本心,最终追求着世俗眼中的成功,而对于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往往会被世俗的繁琐嘈杂而淹没。当然,面对当今种种的生活压力,被世俗同化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在我看来,只要心中仍然保留着那份对自己内心追求的热爱,那我相信,这份热爱会是在你煎熬时刻的鼓励,也许还是你走出困境,获得成功的途径。每个人只能活一次,若从始至终只是为别人、为责任,为世俗的眼光而活,那在我看来,这段人生只是痛苦且麻木的,每个人对人生的界定、对如何生活的看法以及怎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理想的生活是有区别甚至截然相反的。我希望人人都可以稍稍“自私”一点,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自己“活”的空间,那么,这段人生才是我觉得真正没有白活的一生。
《月亮与六便士》除了描写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之外,它还深刻地反映了爱情的虚幻与真实,人性的崇高与卑贱。
对于爱的虚幻与真实,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我认为斯特里克兰夫人给我感触最大的人物。
在文中的“我”看来,斯特里克兰夫人知性、美丽、大方、富有同情心、让人相处起来总是如沐春风一般,可在斯特里克兰出走之后,斯特里克兰夫人的另一面就显示出来了。
斯特里克兰夫人知道斯特里克兰去巴黎是为理想而去的,可是她却编造了一个虚假信息:斯特里克兰在帝国大剧院遇见了并迷上了一位法国舞蹈家,最后一起去了巴黎。这个故事在斯特里克兰夫人的朋友圈里广泛流传,这为她赢得了不少同情,而且还为她增加了不小的声望,这对她的演艺圈事业可谓不无好处。此外,为了谋求生计,她还开了家打印店,尽管生意非常好,但她觉得自己开门谋生不是那么体面,所以总是提及她出身高贵,时不时地就提起她认识的一些人物,让你知道,她的地位一点儿也不低。对于女儿,她觉得女儿若来给她帮忙是拉低了身份。还有人建议她的女儿可以去当演员,但是她却专断地不让她干这个,而是觉得她的女儿长得很漂亮,会有一门好亲事。最后当她生活渐好的时候,“我”问起她曾经心心念念期盼回来的斯特里克兰时,她却回答说“音讯全无,可能已经死了。如果他生活窘迫,我会帮他一点儿,给我一笔钱,在他需要时一点一点给他。”当最后斯特里克兰的画作引起世界轰动之时,斯特里克兰夫人逢人就会高调地说道她是斯特里克兰的妻子,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
斯特里克兰夫人最初那么迫切地想让丈夫回来,虽然存在爱的成分,但更多地是怕招人议论,让她丢脸,她受的痛楚中掺杂着她虚荣心的痛苦。真诚中夹杂着她的虚伪,高尚中存在着卑鄙,善良中混杂着邪恶。人们往往认为痛苦使人高贵,而人性的卑劣却充分地驳斥了这一点,让人行动高尚的往往是自满得意,痛苦往往使人心胸狭窄,充满仇恨。
毛姆通过“我”的视角,描绘了“我”所见到的景象,但是让读者看来却犹如身临其境一般,亲身感受人性的复杂,不同的人物对命运的选择,爱情的虚幻与真实等等,读来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发人深省。而书中各色各样的人物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让我能够更加平和地以旁观者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来观察这个世界,来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与邪恶,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
- 喝奶茶请小声一点是什么梗 秋天第一杯奶茶为什么火了
- 蒙太奇是什么意思?
- 看完不寒而栗!带你详解《隐秘的角落》中细思极恐的黑化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