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諸多東西的外表和内裏往往是相反的。外貌鮮豔美麗的,往往心如毒蠍,比如罂粟花,嬌豔程度勝過所有的花,其汁液卻能讓人的生命在麻醉中枯萎;長相粗俗醜陋的,往往善良慈悲,如《巴黎聖母院》裏的卡西莫多,幾何形的臉,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耳聾,駝背……上帝幾乎将所有的不幸硬生生按在了他的身上。可是,他的心靈卻是善良的,行爲是正義的。
就像栗子,刺猬一般令人打怵的外表下,卻掩藏着一顆顆溫柔甘甜的心。
諸多果實中,栗子的形狀算是奇怪的了。
曾經被刺猬又長又硬的刺刺傷過,也被齊齊菜紮過手,對渾身長滿刺的東西很是忌憚。頭一次見到挂滿栗子的栗子樹時,我的臉上寫滿了驚訝:那些黑燦燦滑溜溜的栗子,就是從這些刺猬般讓人恐懼的“毛毛球”裏剝出來的嗎?看見我疑惑的神情,姥娘沒言語,順手摸起一塊石頭,敲開外皮,一個個胖乎乎的黑娃娃蹦将出來,果然是熟悉可愛的模樣。但我依然對渾身是刺的毛栗子懷有敵意,仿佛那滿身的刺就在自己的身上蹭着。汪曾祺說:“堅果的外面大都有保護層,松子有鱗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澀的外皮,這大概都是爲了對付松鼠而長出來的。”而栗子呢?一天雨後的早晨,我跟着舅舅上山,旭日東升,滿樹的毛栗子在陽光的照射下,有一種柔軟剔透的美麗。我的心萌生出一種親近的渴望。懷揣一絲忐忑,手指小心翼翼地觸摸它的身子,它的刺根本不像松針那麽堅硬、鋒利,握在手裏,竟然還有一種柔柔的彈性和癢癢的舒服感。哦,原來這一切不過是一個假象,是爲了躲避世間人爲的損害,故意設計的一個善意的騙局罷了。栗子内心的善良和内斂的秉性由此可見一斑。那些取得一點成績就炫耀的人,那些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的人,應該好好向栗子看齊。
《詩經》曰:“栗,五方皆有,惟漁陽範陽生者甜美味長,地方不及也。”《本草綱目》載:“栗,厚腸胃,補腎氣,令人耐饑。”栗子肉質細膩,糯性粘軟,甘甜芳香,素有“補腎之王”的美譽,對腰腳軟弱、胃氣不足、腸鳴洩瀉等有顯著療效,具有養胃、健脾、補肝、強身之功效。《名醫别錄》中有這樣的記載:“有人患腳弱症,經栗樹下食數升,便能起行。”蘇東坡弟子也有詩雲:“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可見栗子确有“起死回生之效”。醫聖李時珍對栗子情有獨鍾,在他傾注畢生心血完成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了栗子粥的制作方法和功用:取栗子10~15個,粳米或糯米100克,煮粥;或将栗子風幹後磨粉,每次以栗粉30克同粳米100克煮粥。功用是補腎強筋,健脾養胃,适應老年腎虛腰酸腿痛、腿腳無力、脾虛洩瀉等症。由于栗子含有大量易吸收可溶性糖,是老弱嬰幼的滋補佳品,理所當然地成爲人們喜愛的饋贈禮品。據考證,一直長盛不衰被人們稱爲“灌香糖”的“糖炒栗子”始于元代,可見其無窮的魅力和悠久的曆史。京津一帶尚至今流傳着頌糖炒栗子的佳句:“堆盤栗子炒深黃,客到長談索酒嘗。寒火三更燈半灺,門前高喊‘灌香糖’。”
沒有丹桂的馥郁,沒有紅楓的豔麗,想不到這小小的闆栗,竟有如此豐富的内涵,讓人頗感意外。外表的美麗所吸引人的興許隻是瞬間,而富有的内在才是跻身繁雜社會的王道。
返璞歸真,去僞存真,這才是生活的真谛。
栗子樹的葉子比較大,應該屬于闊葉吧。肥大的葉子就像是一塊塊能量闆,把上帝饋贈的陽光吸收進來,把大自然饋贈的蘊含天地之靈氣的雨水吸收進來,其肉質才變得如此綿軟,味道才變得如此醇厚,營養才變得如此豐富,以至于讓人留戀不舍念念不忘吧。
生活的經曆正如闆栗,它先是拿滿身的刺吓唬你,讓你望而卻步,接着讓你看見它黑乎乎的堅殼,失去耐性的人就戛然而止,一道美麗的風景和體驗就這麽被擱在了一道無形的門闆之後。隻有那些敢于敲掉表皮剝開硬殼的人,才能品嘗到香噴噴的“闆栗肉”,體驗到那種甘甜的快感。
我們村沒有核桃,核桃多生長在山裏。我與核桃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在姥娘家。那時肚子還填不飽,誰還有心思去品嘗那些額外的東西呢?何況那時割資本主義尾巴,根本不讓在正兒八經的地裏栽核桃樹,核桃樹都遠遠地躲在貧瘠的山地裏,或者是山溝裏,寂寥着,苟延殘喘。姥娘從大山深處采摘來的栗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每次吃栗子,都會想起姥娘那張布滿皺紋的臉,想起姥娘那雙幹瘦幹瘦的手,想起姥娘颠着小腳仰着頭用杆子打栗子的情景,我的眼睛就會蒙上一層潮乎乎的霧霭。
兒子很喜歡吃栗子,愛屋及烏,對栗子樹就情有獨鍾。那年從蒙山捎回來一顆栗子樹的小苗,栽在母親的院子裏,現如今已經是亭亭如蓋了。當我寫着這些文字的時候,兒子發來短信,說是過幾天中秋放假就回來,問家裏的栗子熟了沒有。看着滿樹笑開了口的栗子,我和栗子一樣充滿了期待。
栗子,是親情的粘合劑。
[ 本帖最後由 李興文 于 2014-2-21 11:54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