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古道
詩雲:“河輸漓江半山秀,江遜沭河七分幽;無邊煙柳水天碧,春在琅琊沂州東”,因詩成行。很想去沭河古道看看那沭河的水到底有多幽?那無邊的煙柳是怎樣營造出了“水天碧”的效果出來的。選了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一路聞着花的浮香,踏上了漫漫古道的尋芳探幽之路。
最先到達的是大官莊水利樞紐管理處。此處是沭河改道的地點,曆史上的沭河因上遊地處丘陵、支流衆多、加上流域内降水量擊中,每到雨季容易山洪暴發、決堤成災。1760年的《沂州府志》記載沭河流域“三日之旱即成涸澤,一日之雨糧田随沙石而去”。建國後,爲解水患先後動用37個縣、114萬民工在臨沭縣石門鎮大官莊北不惜鑿穿馬陵山餘脈向東開挖新沭河,把沭水兵分兩路倒入大海。一路向東、一路向南,向南的那支在臨沭境内約綿延三十裏後,經古郯如江蘇、最後流入洪澤湖。沭河古道就是指後一段。
站在大官莊水利樞紐的人民勝利堰上,豪氣頓生。隻見洩洪閘長虹卧波般地“一閘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攔沙壩上煙波浩淼、水流如平展的絲綢,徐徐滑動。遠處,天藍水碧、天光雲影共徘徊。
沿着起點徐徐挺進。雕梁畫棟的遊船早已等在碼頭。仔細看過景區導覽圖,穿上救生衣,開拔了。渡船上播放着詳細的講解,周到細緻。心随着波浪的翻滾莫名的激動着。人爲什麽喜歡旅遊,大概是人生來就對未知的東西感興趣。水清的有些令人難以置信,淺處,遊魚、水草、碎石、花蛤清晰可辯,讓我想起小時候自己下河逮魚蝦摸花蛤的日子。隻是,如今如這般清澈的水是不多見了。
兩岸水草密布、有我喜歡的茅草、也有我讨厭的臭莆、不知名的花兒拼盡力氣豔麗着,因爲它們一點也不寂寞,周遭:野蜂飛舞、彩蝶飄飄。讓我體會了一把朗朗曾彈奏過的《野蜂飛舞》的氣勢。水草之外的樹,形狀是我不曾見過的,細而密,不怎麽繁茂,卻有着淡化峨眉的那種雅緻,似宣紙上畫家随意潑灑的寫意,那種層次分明而又煙雨迷離般的美觀真是難以讓人描述的十分詳盡。每到這時,我倒是甯願自己是個畫家或者是個攝影師,能把這氤氲的線條複原。而我手中的筆,總是不能。
漁帆點點,水面上偶爾有輕輕扯起的網,不安份的魚兒偶爾會躍出水面。跟一個老翁走了個對面。我問他那網是在網什麽?他不言,卻指給我看:是螺絲耶!小女率先地興奮起來!想起那美味的五香螺絲就忍不住一直流口水.原來街上賣的螺絲就出自這裏?還有花蛤,吐完泥,煮了用那鮮湯做細面疙瘩吃,甭提有多鮮了!
水面沒了水鳥,那多沒趣,正尋思着呢,幾隻水雞在拐彎處現出原形,正在展翅練飛。一群野鴨也嘎嘎地叫着冒出來了,還有欲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也跟着瞎摻合。附近的小島很多,成了它們自然的栖息地。兩岸青山環繞,牧羊人的歌謠破空而來,循着歌聲望去,一位穿着蓑衣、戴着鬥笠的牧羊人正趕着七八隻白雲朵正在綠毯上不斷地漂移,配上附近的紅瓦屋,色彩絢麗的直逼人的眼。豈是一個美字所能囊括的了的。遂賦詩一首送小女:一潭碧水自幽遠、兩葉扁舟蕩魚帆、三行楊柳着青煙、四隻野鴨樂滔天……。引得不懂詩的人狂豎大拇指。
沿岸的景點頗多:石門夜雨、漢墓群、松影湖、馬陵之戰遺址、樣山古寨、岱澗丹霞地貌、岌山地質公園、沭河濕地、常林鑽石發現故址、清代民居等等,不能一一詳觀,隻得走馬觀花一般地撿重點去看!
過樣山大橋,棄舟登岸,去樣山尋訪一下古戰場的遺迹,跟孫膑龐涓之類的軍事家來個隔空對話。因爲公元前341年,那場著名的齊魏孫龐大戰即發生于此,至今龐涓仍抱恨羞眠亘卧眼前的馬陵樣山之巅。站在古色古香的樣山古寨城牆邊,放眼四望,果見崖高壑險。可以想見,當兩軍對壘之時是怎樣的一個鬥智鬥勇的艱難。曾經是一師二徒的它們在爲這場殊死的搏鬥經曆着怎樣的煎熬和轉圜。龐涓的自刎未必不是孫膑心中的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樣山不止因龐孫二人的一戰成名,還因二郎神的光顧而成名。來之前,早就聽說過箭眼石的傳說,傳說此石不斷生長、一天長三尺、三天長一丈,企圖遮天蔽日,玉帝派來了二郎神,連射兩箭不中,第三箭才定住石頭。果然,山石突兀、其上有兩個大窟窿。我還忍不住爬上狹窄的石洞,去沾了沾仙氣!
去岱澗看丹霞地貌的時候,我被那裏的色彩深深的吸引了。船還未靠岸的時候,藍天碧水配着萋萋的芳草和以紅色爲基調丹霞地貌,金黃色的泥梗,如一五色的絲錦在我眼前徐徐鋪展。那丹霞地貌的特别更讓心醉:遠觀似鯉魚挺躍、似海豹戲水、近看則似蜂窩疊壘、似空中樓閣……但憑想象。還有那漫山的琅琊、生花的地衣,美到直叫人歎爲觀止。
最迷人的當屬沭河濕地了。濕地裏的水草站成淑女的模樣、随着溝溝壑壑星羅棋布地綿延着,水道隐約,這裏,如果你細尋能找到美麗的中華結縷草、銀蓮花之類的特有物種,水草豐茂處有鴛鴦時而在眼前忽現,時而神秘隐身、如果足夠幸運,還能在這裏遇到黑斑蛙。聽說這裏還會有黃鼬、褐家鼠之類的出沒。但此行終是跟它們無緣。但心底裏還是十分感謝這濕地的情懷,是它用博大的胸襟養育和容納了它們,就像感謝臨沭這篇熱土容納了我一樣。
本來要去岌山地質公園去看恐龍的腳印的,因爲天色近晚不能成行了。隻能聽憑船家的講解,把恐龍曾經在這裏悠然生活的盛況付諸于想象了。
在打道回府的路上,我竟生出千般萬般的留戀,流連于這裏的自然風光旖旎,流連于這裏的水路十八彎給人的隐秘與新奇,流連于這裏原生态的質樸美……。最留戀的還是它曆史文化的源遠流長:名人荟萃、古迹遍布、傳說與史事并舉,恐龍、鑽石、黑花生、紫薯,米蛤、老鹹菜……,沒一處不是待挖的寶藏,吸引着我再一次莅臨。
---------我謹保證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發表于中财論壇。并保證,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發表之情形,否則本人願承擔一切法律責任。謹授權中财招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權負責本作品的發表和轉載等相關事宜,未經中财招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授權,其它媒體一律不得轉載。
[ 本帖最後由 魯小魚 于 2014-3-17 20:19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