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李興文 于 2014-8-31 11:41 編輯
平生不會寫詩,偶有心得,也是有感而發,應急之作。正所謂“言之不足則歌之,歌之不足則舞之。”細細想來,這些東西還談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詩歌,隻能算“順口溜”而已。不過,因爲這些順口溜裏面有一些故事,說起來就有點滋味了。
退休之後,因爲和老朋友老作者恢複了聯系,建立了更爲密切的友誼,常常不經意間,蹦出幾句順口溜來,慢慢的經過精雕細硺,倒也像模像樣了。讀起來,也有那麽一點點詩情畫意的味道了。
退休之後認識一個朋友,我們經常在電腦上聊天,他喜歡詩,我們就開始談詩。他出上句,我跟下句,我出上句,他接下句。一來二去,把玩順口溜當作經常性的聊天内容。幾年下來,吟詠出的順口溜不下幾十首之多,由于沒有及時保存,{當時也不會、也不知道如何保存}。後來更換電腦時,這些東西全部丢失。現在想來真的很可惜。至今所能記得的隻有我自己做的兩首。一首是《詠燕》:
春風未至樹泛綠,
棉衣剛褪燕歸來。
千山萬水隔不斷
人思故鄉鳥戀巢。
這首詩寫作靈感來源于我的觀察。因爲住的樓層高,每到春天{5.1之後}眼睛總是不停的瞅着窗外,撲捉燕子歸來的那一刻。有一天,大約是5月8日上午{每年燕子歸來都是5月4---8号},天空有點陰沉沉的,突然,一隻燕子從窗外掠過。我不禁驚叫一聲----燕子回來了。再看,燕子羽毛不整,沒有光澤,身體瘦弱,疲憊不堪。它從遙遠的南方回歸自己的故鄉,跨過千山萬水,曆經無數艱難險阻,身體怎能不虛弱。終于,他回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他的窩沒被扒掉{大拆大建常常把無數個燕子的家也給一窩端了。},它就可以休養生息,待體力恢複後再開始忙碌,銜泥壘窩,繁育後代了。這首詩就是取材這一瞬間的感悟。
還有一首是寫我和對面老頭聊天的心得。
一老一少兩老頭,
天天說話無盡頭。
一天不見上心頭,
何時不說看日頭。
電腦對面的老頭,比我小,當時還沒有退休。一老一少兩老頭指的是我們兩個。天天說話,逗着玩。一日不見就感覺有點失落,馬上打電話,問今天怎麽不上網了。“上心頭”,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何時不說”話了,那就是說上帝請我們之中的一個先去報到了{當然是我先走}。“日頭”指代離别的意思。
現在想來,這些順口溜雖說是遊戲,帶有調侃的味道。由于經常練,随口就來,也算是勤動腦,勤動手,熟能生巧,有了一定表達基礎。對後來的一些所謂詩歌的衍生,無疑是個很好的鋪墊。
退休前和退休之後逐漸和過去的幾個老作者恢複了聯系。其中關系最爲密切的有兩位。一位是原隸屬于國防部第703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張洛甯先生。另一位是原哈市政府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劉文生先生。這兩位在我當編輯的時候都曾經給我寫過稿。是老作者。
記得還是在我沒有退休之前,曾收到過一封信。信寫的很有感情,說他現在退休在家。他的老伴去世了,一個人很孤獨,常常想起老朋友,希望我經常去他那裏說說話。落款是“張洛甯”。我看着他的信,腦海中盡力搜索這個叫張洛甯的人,他究竟給我寫過什麽樣的稿子呢,既然和我見過面,在哪兒見的面,怎麽就想不起來了呢。當時我正在擔任一個部門的主任,也很忙,抽不出時間。一來二去一個多月過去了。有一天,他再次打來電話,讓我去他家。他告訴我,他家所在街道和号碼。他說,他會做紅燒肉,我去的的時候,給我做紅燒肉吃。一個星期天,我決定去見見這個老朋友,還有那誘人的紅燒肉。我按圖索骥,在南崗花園街和阿什河街拐角處找到他家。在上樓之前,我在樓下小飯店定了三個菜。我想,加上他親手做的紅燒肉,一共四個菜,我們兩個人用餐應該富富有餘。及至到他府上,一個中等身材,面色黑裏透紅,鼻梁上架着一副淺色眼鏡的老先生,熱情的迎接我。後面跟着一隻長毛小狗,看見生人汪汪的叫着。這是一套老式三屋一廚。屋子因爲沒有女主人,顯得冷清,甚至還不十分衛生。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面孔。我極力在我的的記憶庫中排查,想盡快找到并弄清楚眼前的這個人是誰,我的記憶,此刻出現盲點,突然短路。根本就想不出來。此人究竟是誰,“張洛甯”?什麽時候和我聯系過?我在腦海中劃着一個個問号。啓動所有的記憶細胞,還是找不到絲毫帶有啓示性的線索。
見面是非常愉快的。他在忙碌,當他做好了“紅燒肉”,樓下飯館的服務員也把三個菜送來。四個菜加上啤酒,白酒擺滿了一茶幾,顯得很豐盛。我坐在沙發上,對面是電視機。電視機旁淩亂的放着“核桃酥”等幾樣糕點。說明房屋主人,平時根本就不做飯,靠幾塊點心填填肚子。他很熱情,一再讓我吃他做的紅燒肉。說實在的,他做的紅燒肉真的不敢恭維。其實,就是把酸菜和肉炖在一起。不知道是他手藝有問題還是不會調味,這個肉吃到嘴裏,感覺不是滋味。
喝着酒,話就多了起來。他說那年在馬疊爾請他吃飯印象特别深。他說,那時候,你那麽年輕是個帥小夥。他把我當時穿的什麽樣的衣服都說得清清楚楚。馬疊爾是哈爾濱市一處高檔飯店,那個時節,一般人是不敢進去的。他提起這個地方,我倒突然想起來了,是有這檔子事兒。當時,改革開放,南風北漸,哈爾濱也熱鬧起來。哈爾濱有一家小化工廠,以生産“黑又亮”皮鞋油而風生水起,在電視上和生産“金雞”牌鞋油的天津某老牌鞋油企業相互比拼一争高下。這家企業想借助報紙的力量擴大宣傳。工廠和報社聯合召開産品發布會。報社這邊要求每個編輯記者都提供幾個名額,作爲嘉賓參加招待酒會。要求來賓檔次要高。我當時的作者不是醫務界就是科學界的。因此,高層次的作者多得很,眼前的這個叫“張洛甯”的長者,肯定是被我推薦者之一。一晃20年過去了。物是人非,當時見面匆忙未及細談,彼時的模樣早已經模糊不清了。這些年他還記得,真是個有情有義的人。我不禁在心理對他增加了幾分敬意。
他告訴我,後來他從研究所出來,到省二輕廳做總工程師,步入仕途。再後來受組織派遣又到前蘇聯,經營飯店和企業。同時,兼任國内來往人員的翻譯。因爲他會說一口流利的俄語,接觸的人員廣泛,甚至還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相識。是國内最早接觸葉利欽的人之一。葉利欽說他的俄語發音标準,是典型的莫斯科口音。
他講了他的曆史。光複後,共産黨進入哈爾濱的第二年,當時隻讀初中一年的他,就跟着共産黨幹革命了。先是進入哈爾濱團市委,1953年,他又受組織安排,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動力系學習。此時,他還另有秘密任務。對于後者,他不是太積極,原因是他很早沒有父親,和母親相依爲命,一旦接受這項秘密使命,就永遠離開母親,所以對上級交辦的工作不是很主動。後來有關方面考慮到他也真的不适合作秘密工作。撤銷了給他的任務。同時告訴他,以後如何發展隻能靠他自己的努力了。
一個隻有初中一年文化的他,雖然,經曆過幾年革命工作的鍛煉,但是要完成大學課程那是無法想象的。
在淘汰率高達百分之五十的哈工大,他不但讀完了本科而且全優畢業。畢業後進入軍隊系列的研究機構,被授予上尉軍銜。參與我國首艘核潛艇的研制。是我國著名的艦船動力專家。
他的事迹很生動,可是,“張洛甯”我還是想不起來。一直到幾年後,他無意間說道,他到蘇聯之後,改了名字。終于,這個謎團揭開了。可是我又不好意思問他原來的名字,這樣也好,保留一份神密吧。這之後,我們經常小聚,朋友圈子逐漸擴大。他的朋友包括原省委副書記在内的四五個人,也都成了我的朋友。
去年冬季,我們去海南三亞度假,他幫我解決住宿問題。在遙遠的南海之濱也經常小聚。平時通過電腦電話互緻問候,有一天,我打開電腦,發現他給我傳來一首詩。詩的基調是把三亞和哈爾濱對比來寫的,結論就是冬天來到熱帶,也是一種享受。我和着他的韻腳,表達了 我的看法。題目是《步洛甯韻而和之》。
身在瓊島三亞灣,
浩茫南海五洲連 。
椰風吹得遊人醉,
不似雪花藏發間。
海韻椰風雖有意,
不及冰清童話般。
溫室之花不堪折,
台風過境幾多殘。
椰島雖美無冬夏,
怎比吾鄉四時遷。
若要身體康又健,
溫柔鄉裏多加寒。
這是我寫的順口溜中的詠物抒情的不多的一首。
從三亞回來。我們也是經常通過電腦電話說說話,互通情況。有一天他又來電話。開頭說俄語“茲得啦思維接,謝握得nia aida,,,,,,,”我的俄語底子不厚,加上50年沒有說過,基本上是聾子耳朵。前幾個字的意思聽懂了,是說“你好,今天這個日子,,,”後面就不明白了。他解釋說,今天這個日子,是他八十大壽。已經到了耄耋之年。剛剛喝了點酒,老伴炒幾個菜。說話有些含混,表達的卻是知足常樂的情緒。我知道他有點喝高了。我們調侃了一會。撂下電話,忽然想給他寫點什麽,作爲祝壽賀禮。一首祝壽詩----順口溜誕生了。
稚氣少年入cp,
中學未竟讀動力。
青年才俊加勤奮,
五年基礎似磐石。
身披戎裝爲國防,
一代核潛君參與。
彈指爲黨六十載,
多雪北國自傳體。
祖國召喚多神聖,
慨歎如今遍名利。
兒孫繞膝天倫樂,
共伴攜手老夫妻。
祝君身體康又健,
适逢盛世心神怡。
遊遍神州和世界,
人瑞之年再寫詩。
“多雪北國自傳體”是指他根據自己的經曆,創作的長篇紀實作品【多雪的北國】。他把此書贈給我,我徹夜拜讀,其中有一章“祖國在召喚”立即吸引了我。這樣的題目就令人爲之一振,“祖國在召喚”,是那個年代學子的共同追求。内容說的是他在哈工大畢業之後,分配到研究所,和老科學家、科技工作者一起從事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制的過程,那種爲了祖國強大,不惜犧牲自我的精神,令人熱血沸騰。這是久違了的一種情懷,是一種崇高的獻身精神,在當代值得大書特書。作爲老記者,我深知這種作品的價值,用流行的說法,這就是正能量。再則,家鄉人參與國家尖端工程的設計和研究,具有很強的地方性和可讀性。我當即給晚報副刊主任打電話,推薦這部作品。對方回話說,晚報連載作品需要總編輯拍闆,他們沒有自主權。我又找總編輯,再一次推薦。總編輯說,先看看再定。第二天,張洛甯去報社給總編輯送去他的作品《多雪的北國》一書。再後來,聽說這位總編輯打電話給作者,很認真的和他進行了交流。他們說了些什麽,我無從知曉。我猜想,無外是書的結構不太适合他們報紙的版面,抑或是世俗文化的浸淫,對這樣久遠的東西不感興趣。當然,在表達層面上我估計是會更加委婉和 更加親切的。連載沒能成功。對此,我是深深感覺遺憾的。不過“人瑞之年再寫詩”那就完全含有浪漫主義的味道了。他也許能活到人瑞之年,而我,無論如何是不能在那個檔口再給他作詩了。
和老作者劉文生恢複關系是在張洛甯家。劉文生也是哈工大出身。黑龍江雙城縣人,身材魁梧說話聲音洪亮。給我寫稿的當年,還是在哈爾濱市的電子工業局的局長的任上,一晃時間也過去30多年了。他後來又當過哈市機械工業局的局長,市政府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雖然是哈工大出身,但特别喜歡文學創作,多才多藝。熟悉地方史志,精通俄語英語等多種語言甚至研究通古斯語。他的四卷本【五國城】{主要描寫宋徽宗被金人所掠被關在五國城,現在的黑龍江省依蘭,以及宋朝宰相秦桧奔波往來救主的的經過}和中篇【小提琴上的夢】等著作奠定了他在國内著名作家的地位。我退休之後,他經常把他的新作,通過電腦發給我看,我認真閱讀,讀後做一些點評,精妙處,給與高度評價,和他一起分享快樂,不足的地方,也誠懇的提出意見和建議,先後達十幾篇之多。一來二去,我們之間關系日漸密切,幾乎也和老友張洛甯一樣,幾日不見必有電話打來打去,我們三人成爲莫逆。有一天,他給我發來十幾首詩,内容多是他外出采風所作的七言律詩。其中,《自畫像》一詩,是寫他自己的。我久久凝視,詩中的點睛之筆是,他一生清廉,雖做大官,不沾一物,清廉自守。我不禁爲之動容。我想,當今,世俗之風,污濁之氣,彌漫全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無淨土,竟有如此耿介清廉之士,真的是難能可貴。從中受到觸發,有了寫詩的沖動。根據我對他的了解,用了一個半小時,敲完16行順口溜。我在電話中給他讀,他表示首肯。我即刻發去,由他修改。因爲,一來是給他寫的。二來他正在學習格律詩寫作。給他提供點素材。經過十幾天的幾十次的逐字逐句的推敲,有時候爲了一個字,反複推敲幾天,有時候還涉及史實,用詩詞表達就更爲困難。有時候今天加進去一個字,明天又廢掉,總之,你來我往,今天冒出個新字,後天又弄弄平仄,這樣的一個順口溜,竟然蘊涵這麽多的學問和技巧,涉及到平仄,對仗,韻腳和史實等等。誕生如此困難,堪比“僧敲月下門”。一直到我最後向他發出“這是最後定稿。照此辦理。”這首詩才最終敲定。由此我想到,做任何事情,要做到極緻都是不容易的,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心血。這是後話。這首詩是這樣的:
魁星樓裏數魁星{1},
俊才金冊見君名。
工科嚴密規如鐵②,
不及文學詩書情。
徽欽二帝悲慘史,
五國城裏說衰興③。
秦桧力主議和事,
鐵鑄佞臣求新功。
俄日英法通古斯④,
語言天分一貫通。
大山大河遊萬裏,
提琴夢裏寫人生⑤。
爲官清廉家如洗,
不與世俗持苟同。
著書立論辨世理,
兩袖清風心自清。
【注釋】
①劉文生出生地黑龍江省雙城縣,城内有一著名建築名爲“魁星樓”,有魁星點狀元傳說。
②劉文生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儀表專業畢業。鍾情文學。
③劉文生著有長篇曆史小說{五國城}四卷。講述金宋之戰,徽欽二帝被俘至
五國城(黑龍江依蘭),以及秦桧力主議和,來往白山黑水和金人和談之經過。
④劉精通三種外語,老年學習滿語、女真語都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
⑤劉文生著有中短篇小說集{小提琴之夢}
前不久{2014年7月},他給我打電話,說給我寫了一首詩。讓我去郵箱裏看看。撂下電話我急忙打開我的新浪郵箱。那是一首八句七言律詩,意境雖然不錯,卻明顯給我戴了高帽。我是不喜歡戴高帽的。所以,我随即回他一封短信----大劄收到,不勝欣喜。活到古稀,有人作詩給我,出自老哥之手,更爲難得。謝謝啦。不過,高帽不可戴高,大風吹來,會随風刮跑,高處不勝寒呐。。
随即,我步其韻也寫了個八句詩給他。請他指正。這個詩發去不久,感覺意猶未盡,于是在原詩的後面又補充八句,被他稱之爲雙八句 。這雙八句是這樣。
報海沉浮憶當年,
尋章擇句苦不堪。
清規戒律無間道,
馬屁文章勿須看。
老來知音常聚首,
把酒劉伶話從前。
寫詩撰文尋常事,
撫琴淺唱自得閑。
人老偏與時尚同,
電腦尋夢度餘年。
指上春秋終伴我,
咫尺天涯常問安。
古稀耄耋終有老,
流水落花不複還。
但得夕陽無限好,
紅霞滿天我欣然。
寫完詩,給他打電話,電話裏傳來是空号。等了幾天,再打,仍然是空号。好生奇怪。便給老友張洛甯打電話,問劉公究竟是怎麽了。張洛甯說,沒事,我給他手機打個電話問一下。不久,劉文生從北京的寓所給我回話。告訴我,這些天去甯滬杭周遊列國去了。我這才放下心來。他告訴我,已經給我的“雙八句”寫了評語,讓我快去看看吧。
“因在外地,借女兒計算機看了信箱,欣賞你的大作。評語如下:
1、你的雙八句,貼切地描寫出老年人生活之思維要點,十分老道;
2、其中:“把酒劉玲話從前”、“咫尺天涯常問安”、“流水落花不複還”是佳句。
3、詩在“詩神”,不在格律。舉例說”乾隆一生寫了一萬首格律詩(标準格律),可是今日有誰會背誦?可是唐朝人張繼一生隻寫一首既不是律、也不是絕、而是普通的七言《楓橋夜泊寒山寺》卻聞名世界。這是因爲張繼一首詩有詩神,乾隆一萬首隻有格律,沒有詩神。
4、你的雙八句有詩神。我回去收入詩庫。”
文生 2014.8.3於北京
他的評價使我很受鼓舞。其中還有詩歌的科普,詩歌的 啓蒙,語言不多,内涵很大,大受教益。
其中他認爲有“詩神”的幾句,還真有點來曆。“把酒劉玲話從前”是借用了在劉文生家小聚時,他拿出以魏晉名士劉伶命名的酒叫“劉伶醉”。我們三人舉杯暢飲,回憶往事,好不惬意。“咫尺天涯常問安”,是指人和電腦之間的距離也就咫尺之遙,卻可以連接天涯海角,指尖敲下鍵盤,問候朋友,無論他走到哪兒,關切之語,瞬間就會傳遞到他那裏,所謂地球村是也。
說了這些話,其實要表達的也就是個心氣。“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昨天股市跳水,我在兩天前高點買的股票大跌,正在心灰意冷之時,忽然想起,我和幾個老朋友這些年書信往來和所做的順口溜以及順口溜後面的故事來,何不整理一下,湊成一篇,給大夥看看,說不定還有許多有趣味的東西在裏面呢。這麽一想,思路豁然開朗,不再惆怅。說幹就幹。一個人悶在屋子裏面,從下午四點開始敲字,到今天的這個時候結束。整整24小時。中間除去吃飯和睡幾個小時覺之外,十幾個小時,一動不動的敲完了這将近萬言的文稿。要知道邊思考邊敲字,也是不容易的事{由于長期不用手寫,現在已經提筆忘字,甚至不會寫字了}。我也到了個古稀之年。人雖老心年輕。我常想 在我們幾個人的小圈子裏,一個已經耄耋,還有一個接近耄耋。作爲小老弟的我,也已經古稀。正如我在詩中所說,無論耄耋還是古稀,都将化作一抔黃土,随風而去,“流水落花不複還”。所以呀,抓緊生活,快樂過好每一天。該做的事情快點辦完,該還的人情早點還完。然後呢,雲遊四方。“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放浪形骸,快樂的活他一把。給晚年抹上一筆濃墨重彩。如此而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