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歲那年,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父親請來幾位幫手,把我家三畝地的地瓜都加工成了粉條。一簾簾的粉條,晾曬在我家門外的空地上,煞是壯觀。母親說等到粉條晾幹後,要拉到集市上賣掉,換取來年的零花錢。母親派我看守着,防止家畜來糟蹋。我手裏拿着一根長棍,不停地圍着粉條轉悠,幾隻“圖謀不軌”的山羊被我吓得退避三舍。但後來,鄰家大伯從這裏經過,我看他手裏拿着一個畫本,就央求他給我看。那是我第一次看畫本,雖然不認得圖畫旁邊的字,但精彩的圖畫還是把我深深地吸引了。我忘記了粉條,忘記了遠處一直觊觎粉條的幾隻山羊,忘記了我的使命,我的世界裏隻剩下那個畫本了。等我從母親的呵斥聲中猛然回過神來時,才看到眼前一片狼藉,将近一半的粉條掉落在地上,沾滿了塵土,那幾隻山羊正落荒而逃。母親氣得滿臉通紅,奪過我手中的畫本問:“這小本本就那麽吸引你?幾隻羊在你眼前翻天作地地撲騰,你真的一點沒聽到?”我哭着搖搖頭說:“沒有!”母親又愛又恨地說:“真是個書癡!”
我果真是個書癡,從七歲進入校門的那天起,就驗證我對書的癡狂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很晚了才入睡,對着一本語文書翻來覆去地讀,半學期未到,所有的課文都已背得滾瓜爛熟了,但我還是不厭其煩地讀。母親見我讀書如此癡迷,家裏又沒有多餘的書供我讀,就跟父親商議,從有限的家用錢裏面拿出兩元錢,去集市上給我買幾本小人書。得到小人書的那天晚上,我一口氣讀到夜裏兩點,熬幹了滿燈的油,才戀戀不舍地睡去。
漸漸地,全村人都知道我是個書癡了,因爲我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時常捧着書邊走邊讀,而且讀得入迷,走着走着,就偏離了走路的方向,撞在樹上、牆上,是常有的事。有一次,竟差點跌進路邊的水坑裏,遠處納鞋底的嬸子一聲猛喊,才讓我回過神來,趕緊退回到平坦的路上。村裏的大人都把我樹爲榜樣,當自家孩子淘氣逃學時,就以我爲例教育他們,“書癡”成了我的别名,在村裏婦孺皆知了。
因爲癡迷讀書,我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很小的年紀就考入了縣城一中;因爲癡迷讀書,我寫得一手好作文,幾乎每篇作文都被老師當作範文來讀。去縣城上學後,我讀書的癡迷勁兒越發明顯了。縣城像一個偌大的圖書館,可以給我提供讀不盡的書。語文老師有很多藏書,學校圖書館有很多藏書,學校門口的報刊亭有很多時新雜志,讀書把我的課餘時間完全占據了,上課手執課本,下課手捧課外書,手不釋卷,我與書不能分離了。
上大學期間,我把書癡精神釋放到了極緻,每天早早地起床,上完課就去圖書館和閱覽室,宿舍樓要關門時,才匆匆而返。每天沉浸在書的世界裏,感覺四年時光轉眼間就過去了,所在城市的風景沒有來得及領略,就畢業了。回到故鄉教書,課堂上旁征博引,口吐珠玑,學生們驚訝地說:“你的内裏潛藏着知識的小宇宙啊!”我笑言:“二十年的書癡練就了我的今天啊!” 書癡難改,在爲人妻、爲人母後,讀書依然是我生活的主要内容。一本書讀過後,再推介給學生、同事和家人,我要用書癡精神影響周圍的人,讓他們也變成書癡,陶醉在書的美好世界裏,讓生活變得甯靜祥和。看着書香越飄越遠,越來越多的人靜坐在書桌前潛心閱讀,我感到由衷的高興,比買了一部車、有了一套房、中了頭等獎還要愉悅。
今年夏天,我去表姐家做客,她的别墅裝修豪華。一陣目瞪口呆的欣賞後,我發現她家裏沒有書櫥,更沒有發現一本書,八歲的小外甥在電腦前玩遊戲正酣。表姐發愁地說:“學習可差了,玩遊戲上瘾。”我沒有說話,轉身出去,到書店買了一摞繪本回來。我拿出婉達•蓋格的《一百萬隻貓》,領着小外甥讀,他的眼睛散發出熠熠的神采,對着上面的圖畫做出這樣那樣的遐想。我走時對表姐說:“以後多給孩子買書看,童年需要書籍的陪伴。”前幾日,表姐打電話來,說兒子喜歡上了讀書,她有空也跟着兒子一起讀,她說讀書的感覺真好,可以讓喧嚣的生活一刹那間安靜下來。我很高興,表姐和小外甥被我的書癡精神影響到了。
新年将至,我給在武漢上大學的兒子打電話:“兒子,最近讀的什麽書?”這已成我的口頭禅。兒子笑了:“媽媽,該過新年了,今天該問候‘新年快樂’才對,真是個書癡!”
我自嘲地笑,是啊,書癡難改!讀書同呼吸、吃飯、睡覺一樣,已成爲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