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游泳记
参加东港产业园征地工作一周年了。远离城市的东港,业余时间是寂静无聊的。晚上喝点小酒成了部分队员的唯一爱好。而不爱喝酒的队员,只能另辟蹊径了。
我们几个爱好游泳的队员想到了大海。于是,傍晚到海里游泳,成了我们锻炼身体,解暑纳凉,消遣时光的最佳选择。
作为北海人,大海熟悉又陌生。小时候在乡下的山塘里跟小伙伴学会的游泳,也很少到大海里游泳,偶尔陪亲朋去银滩冲浪,顶多就算海水浴。
下海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选择海域,考察海况,关注潮汐,检查装备。
尽管如此,最初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在我的心目中,大海是神奇的,神秘的,又是深邃的,凶险的。
炎热而漫长的夏天,大海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挑战自我,博击海浪的勇气又是与生俱来的。
来到海边,大家做了热身运动。下海前每个人用绳子把救生圈系在腰上,小心翼翼地下海,清凉又温暖的海水包裹着全身,有种说不出的爽。大家用各自喜欢的泳姿,自由的游来游去,尽情享受大海的恩赐。
当晚的海况非常好,银色的沙滩平缓而柔软,宁静的海面向远方延伸,像一面巨大的镜子,一望无际,海天一色。
旁边不时有成群的鱼儿跃起,又潜入水中,好像在与我们伴游。
对岸的落日与晚霞红遍了半边天,远处的海水被染红了。海鸟在海天之间飞翔,眷恋着落日的余晖。
我们被眼前的景色深深的震撼,边游边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太阳渐渐消失在地平线,铁山港西岸华灯初上,闪烁的灯光提醒着我们该上岸了。
在整个夏天,我们坚持每周游泳两三次。泳友们互相学习技巧,互相保护安全,增进了友谊。
经过一段时间队里游泳健将的传帮带,大家喜欢的蛙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游的距离更远,更轻松自在了。
我游泳纯粹是为了锻炼身体,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一直未能全愈,以前打汽排球和上健身房,因工作和身体等原因,渐行渐远了。目前最适合的运动方式就是游泳,这里宁静的海域和没被污染的海水得天独厚,队员们兴趣相投,努力把平凡活出神奇。
每一次来到海边,海况都是不一样的。未到过海边的人也许不了解大海的变幻莫测和博大精深,就像没到过北方的人,不知道北方冬天的江面上可以玩耍和行驶汽车一样。
海平面有时平静有时汹涌,平静的时候像一个熟睡的孩子,静静的躺在那里;汹涌的时候像万马奔腾呼啸而来,一浪高过一浪,后浪推前浪,狠狠地拍打着岸边,发出哗哗的震耳响声。
海浪大的时候,游泳需要更大的力气,为了安全,我们就在岸边游。要讲究方法,不逞蛮力,使无用功。应随波逐浪,动作协调,顺势而为。浪大也容易呛水,特别是蛙泳,抬头吸气喝上一两口海水是常有的事,咸苦涩的海水味道好极了。
最神奇的还是涨潮和退潮。每天傍晚的潮位都不一样,高潮的时候,整个海湾被蓝色的海水覆盖着,像是要溢出海域,漫过海堤;退潮的时候,整个海域周边露出了滩涂,海水神秘消失了。
古代的人们认为潮汐现象是巨大的海洋生物进出海海洋造成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宁愿相信是海龙王吞吐海水形成的,相传海龙王温顺和发怒可能会隐喻着平安与灾难。
随着人类科技进步和认知的发展,才知晓潮汐现象是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形成的。日涨为潮,夜涨为汐,这种天文潮汐现象是科学的,规律的,永恒的。
从前,人们是根据农历的日子,月亮的盈亏来测算每天是多少“眼子”,可知道潮位的高低,以利于赶海。如今,人们只要查看该海域的潮汐表,就一目了然。
古代祖先的美丽传说,让当时的人们敬畏自然和生灵。而科技的进步,让现代的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
一年征地莫言苦,继续踏浪立潮头。立秋已过,东港的气温还是三十多度。征地工作尚未完成,我们坚持不懈。游泳还将继续,这里的夏天还很长。
(作者:钟诚 笔名:九龙)
- 母亲的白发
- 呼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