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冬奥风帆续统计新篇

  文/吴琼

  2018年2月25日,第二十三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成功闭幕。当时的中国作为下届冬奥会主办国,在闭幕式上奉献了《2022相约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如今,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官方网站关注者已超过六百万人。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在新年伊始之际,我们也要用冬奥精神来续写统计工作新篇章。

  按部就班,统筹兼顾

   2015年7月31日下午17:58,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自那一刻起,便开启了紧锣密鼓的会前准备程序,2017年2月,正式启动了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工作,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筹集必要的资金、物资、技术和服务保障。从采购、物流到注册、防疫,一步一步有计划地有序开展。统计工作也是一样,无论是经济普查、农业普查还是人口普查、人口年度变动调查,在正式开展之前,都要未雨绸缪、瞻前顾后、总揽全局,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条理的工作方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宣传到位、人员选聘、物质保障、教育培训、前期摸底,省略掉这些环节,是无法正式开展工作的。前期准备做得越充分、基础打得越牢靠,后面的工作才会越顺利。

  勤学苦练,稳扎稳打

  无论是冬奥会、奥运会还是残奥会,我们能看到的是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英姿勃发的气度和伟岸矫健的身影,而我们看不到的,是他们为了这一刻,多少年来如一日的努力拼搏、刻苦训练。没有手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老茧,没有训练场上一次又一次的摔倒,没有一年又一年的闻鸡起舞,绝不会有勇气走上那个神圣的赛场,也绝不可能取得最后辉煌的成就。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在一点上我们与冬奥健儿殊途同归。只有长年累月的专研数据反复研究,只有不辞辛劳的深入实地体察实情,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才能积累出宝贵的经验,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统计成果。

  有章可循,有度可依

  2019年4月12日,新闻网发表了原标题为《专家研讨北京2022冬奥会法律问题》的报道,报道了来自高校和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共同就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展开研讨的情况。本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体育法研究中心,以及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第一单元的研讨主要围绕“北京冬奥会与《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展开,第二单元的研讨主要围绕“北京冬奥会与体育仲裁”展开,为冬奥会提供了法律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在施行全面依法治国上取得了伟大成就。我国除了根本大法宪法之外,还有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婚姻法、国际法、经济法、环境法、军事法等等,统计也有统计法。统计工作,持续再长的时间,付出再多的辛苦,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求得一个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一旦统计数据失去了真实性,我们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了东流。为政府部门提供了虚假的数据,使国家制定方的方针政策失去了科学性,统计部门便没有了存在的必要。统计法是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强力保障,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是每一位统计人共同的红线。

  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发布口号——“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统计人,也要迎着冬奥的曙光,高扬冬奥的风帆,面朝春天,笑迎花开,为统计工作续写新的篇章!

  

  • 莲香公祠畅想
  • 长安故里
  • 一切顺其自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