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甯岡縣《革命烈士名冊》和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井岡山英烈》及中共甯岡縣委組織部、中共甯岡縣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甯岡縣檔案館編印的《中國共産黨江西省甯岡縣組織史資料》(1924—1987)中,記載着一位鮮爲人知的革命先烈,他就是我的爺爺謝玉衡。

在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堂,注視着爺爺留下的帶血的衣物,爺爺爲革命事業壯烈犧牲在敵人屠刀下的故事,又重現在我眼前……

我的爺爺謝玉衡1908年出生在井岡山鵝嶺鄉蕉陂村弦上自然村一個貧苦農民家中,在家中排行老四。因家中有上百山場和十幾畝水田,爺爺的父親謝炎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讓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過上了較爲殷實的生活。

爺爺在甯岡縣城讀完高小後,便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吉安省立第七中學。在校讀書期間,爺爺經常閱讀進步革命刊物,接到革命思想。初中三年級那年,他父親打算讓他中學畢業後回家接管家業,延繼香火。然而,他卻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駐井岡山茅坪,在湘贛邊界實行武裝割據。當時,甯岡縣也開始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鬥争,爺爺不僅渴望投身其中,而且從吉安省立中學帶回來七八個同學,參加了龍超清、劉輝霄等人領導的打倒土豪鬥劣紳的革命鬥争。爺爺的父親卻認爲他們這是不務正業,白天不允許他們回家吃飯,晚上不讓他們進門休息,一見到他就責罵他是“敗家子”。爺爺隻好與同學在新城借房子住,并開展革命活動。

1928年2月18日,新城戰鬥結束的第三天,工農革命軍機槍連黨代表毛澤覃在龍市主持成立了甯岡縣工農兵政府。當天,經毛澤覃、劉輝霄介紹,爺爺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同年2月下旬,甯岡各區鄉普遍建立紅色政權,在龍超清專門寫了信給鄉政府主席尹秀林,介紹爺爺加入革命 隊伍的事。于是,甯岡縣委決定直接派爺爺回到家鄉,擔任蕉陂鄉赤衛隊隊長。

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和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和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後,合編爲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同年5月,朱毛紅軍接連兩次打敗前來進剿的敵軍。軍事鬥争的勝利推動着地方工作的發展,湘贛邊界各縣興起了分配土地的熱潮。

當時,甯岡發生了兩件影響全縣的大事:一是共産黨員劉輝霄動員他父親劉石生,将家裏的幾萬斤稻谷分配給群衆,并将一百畝水田和旱地全部交給工農兵政府分配給群衆;二是長富橋的富紳楊唐臣主動交出家中田畝底冊和所有的租債票據,當衆焚燒。看到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爺爺十分激動,并主動給他父親做思想工作,用事實引導父親支持土地革命。

爺爺的父親是個有文化的人,思想并不落後,從許多事實中看到共産黨實實在在是在爲窮苦老百姓謀幸福,無論是打土豪分财産,還是按人口平均分田地,都得到了貧苦群衆的真心擁戴。于是,他意識到爺爺所走的路是對的,符合最廣大窮苦大衆的根本利益。

看到父親思想發生了巨大變化,爺爺便把劉輝霄帶到家裏,進一步給父親講清革命道理。這時,他父親不僅主動把家裏的田契拿了出來,還将80擔稻谷、100斤茶油和不少銀洋,一一交給了區工農兵政府。對此,爺爺十分高興,并趁熱打鐵,帶着二哥謝天恩和隻有15歲的弟弟謝元恩加入了了鄉赤衛隊和少年先鋒隊,二哥謝元恩還當上了少先隊副隊長。

此後,爺爺把動員青年農民參加革命鬥争的工作做到了周圍的村莊,先後帶領蕉陂村的尹克凡、尹祥林和桂花窩的蕭順珍等人加入赤衛隊。

1928年10月中旬,湘贛邊界的“洗黨”運動結束,甯岡縣四個區委會合并爲東南特區和西北特區。東南特區區委考慮到少數基層支部的清洗面積較大,決定指派若幹名工作能力強的外地幹部前去擔任黨支部書記。柏露鄉黨支部在“洗黨”運動中減員嚴重,原來的70多個黨員減少到了19人。原支部書記吳祥吉、組織委員吳炳吉等幹部,因包庇土豪劣紳或不敢挺身而出領導群衆鬥争,也被清除出黨。針對這情況,東南特區區委書記謝希安對爺爺的情況比較了解,在會上指定爺爺去柏露鄉重建黨組織。

到了柏露鄉,爺爺住在長富橋村一位郭姓黨員家中。他不分晝夜地找新造冊登記的黨員談話,與群衆談心,商議如何恢複全鄉黨組織。很快,各項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同年11月中旬,邊界特委分管組織的委員宛希先來到柏露了解情況,并在東南特區會議上表揚了爺爺的所做的工作。

1929年5月初,彭德懷率領紅五軍從贛南瑞金重返井岡山,由原紅四軍三十二團配合,趕走了茅坪、龍市的駐敵。5月中旬,甯岡縣東南特區工農兵蘇維埃政府恢複在新城辦公。鑒于區蘇維埃主席雷伴吉于當年3月壯裂犧牲,縣蘇維埃政府召開臨時代表會議,任命爺爺接任區蘇維埃主席。

1929年7月下旬至9月中旬,甯岡的武裝割據在與國民黨軍隊、地主反動武裝的激烈交戰中,呈現起落不穩定的局面,特别是8月中旬,紅五軍離開井岡山向湘鄂贛邊界轉戰,紅色區域的軍事力量大爲削弱。駐紮在吉安的敵軍加派一個團駐于甯岡。甯岡縣委領導的紅色警衛連和黨政機關人員,退到棋子石、小江山區紮棚居住,活動基本上是早出晚歸。9月中旬,縣蘇維埃主席尹德和在新城的金源村不幸被縣靖衛團抓住,犧牲在鵝嶺的盧陵橋。十幾天後,縣蘇維埃在棋子石召開會議,選舉爺爺繼任縣主席。

在艱苦而嚴酷的鬥争環境中,爺爺始終堅守着共産主義的信仰,時刻牢記着入黨誓詞,以身作則,吃苦在前,帶領大家英勇戰鬥。在擔任縣蘇維埃政府主席時,爺爺沒有享受任何特殊待遇,身體力行投入到革命事業中。他與遊擊隊的戰士們在頻繁的戰鬥中冒着生命危險,與敵人厮殺。

1930年6月的一天,爺爺到新城高道村檢查工作。晌午過後,他趕去峨嶺鄉南源村落實擴紅和建立恢複貧農團。經過沙溪亭時,被一個在油槽坊榨油的地主發現并跟蹤到烏石垅兔石亭,見爺爺去了南源村,地主判斷爺爺晚上一定會住在南源村,便派狗腿子趕往長溪村,向縣靖衛團團總謝勇爲報告。謝勇爲帶着100多人于當夜淩晨3點趕到南源村,将村莊團團包圍。當晚,爺爺住在一位謝姓村民家中,聽到村裏一片狗吠,知道有敵情,并竟識到自己已經出不了村子,要老謝帶他進入村裏的祠堂,藏在祠堂的屋檐下。靖衛團打着火把家家戶戶搜查,牛欄、廁所和菜園都不放過。鬧騰到快要天亮時,不見爺爺的影子。于是,謝勇爲下令将老謝一家五口抓了起來,帶到祠堂用皮帶和搶托毒打,并威脅不說出爺爺的藏身處,不但要殺掉他全家,還要點火燒掉整個村子。爺爺對靖衛團毒打謝家人的聲音聽得清清楚楚,知道敵人将要危及謝家5口人的生命,還會放火險及到全村群衆的生命财産安全。想到這,爺爺從屋檐下跳了出來,憤怒地說:“狗雜種,老子在這兒!”

當時,爺爺就被靖衛團押到龍市。敵人使用各種手段逼供,想從他口裏獲取紅軍和遊擊隊的機密。爺爺除了大罵敵人,對任何事都說:“不知道!”面對爺爺甯死不屈的樣子,謝勇爲明白,爺爺是位不怕死的共産黨員,便下令将僅剩一口氣的爺爺拖到駱家坪的沙洲上殘忍地殺害了。

爺爺犧牲時,年僅22歲。在之後不到半年的時間裏,甯岡縣蘇維埃兩任主席都犧牲敵人的屠刀下。建國後,甯岡縣民政部門追認爺爺爲革命烈士。如今,隻要看到家門口懸挂的“光榮人家”的紅字匾牌,我就會想起爺爺爲革命犧牲的故事……(編輯:劉行賓)